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央视“3·15”晚会现场实验辟谣:手机镜头一照 假护眼灯“现形”

在昨天的“3·15”晚会上,结合近期的消费热点,还发布了几条消费提示。例如检测不同LED灯的频闪程度,并为消费者提供了用手机辨别学生台灯频闪的小窍门。通过现场实验解密“有色饮料”的秘密不在饮料,而在传播谣言视频中使用的纸巾。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台灯的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会选择带有LED护眼灯灯管的产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合格产品,比如严重的频闪,长期在这种光线下学习,会让学生造成头痛和视觉疲劳等问题。但是仅凭肉眼我们很难看出两款LED灯泡的区别。在晚会现场,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设备为我们对比了两种外观看起来没有差别的LED灯泡,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两款灯泡的频闪程度差别非常大。

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辨别呢?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个小窍门:打开手机的照相功能,让镜头对准灯泡,通过手机屏幕就可以看到闪屏严重不严重。

食品谣言困扰着很多消费者,前段时间一个“有色假饮料”的视频曾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一张纸巾就可以“吸走”饮料的颜色,使饮料的颜色变浅,由此得出“有色假饮料”的结论,引发网友热议,而其中60%的网友认为这是真的。

真的是喝了假饮料吗?在昨天的晚会现场,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分化室主任李龙带着一瓶橙色饮料和两种不同的纸巾来到现场,将饮料分置到三个烧杯中,然后将两种不同的纸巾分别放到其中两个烧杯中。经过半分钟的搅拌,三个烧杯中的饮料呈现出深浅不一的三种颜色。

为什么同样经过纸巾的搅拌和“吸收”,饮料的颜色也不一样呢? 李龙介绍说,其实秘密在纸巾上。“这张纸巾其实是色母片,吸附能力很强,通常都是在洗衣过程中使用,防止串色。”李龙说,“不仅是橙色的饮料,把这张纸巾放进别的颜色饮料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效果。”同时,市食药监局提醒市民,部分饮料中有食用色素其实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就是安全的。

手机充电桩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但这样的充电桩真的安全吗?测试前,多数体验者对于充电桩的秘密并不知道。体验者在充电的同时,在另一端攻击者通过一台电脑轻易操纵了体验者的手机,当体验者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都表示难以相信。而事实上,操纵者可以做的不止这些,还可以入侵充电桩体验者的账户系统进行消费、使用体验者的手机号码发送信息等。真相是,这些充电桩上安装了恶意程序,造成使用者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记者 张小妹)

热文链接:聚焦“3·15”